2016年12月下旬,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现场热闹非凡――该厂自主研制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尾气焚烧炉余热锅炉在普光气田成功吊装、安全试运行,让进口设备黯然“下岗”。
国产天然气净化装置的成功试运行,一举打破国外进口设备在国内高含硫气田的“垄断”,增强了“中国智造”在世界的话语权。该厂消除技术瓶颈,自主研制尾气焚烧炉余热锅炉,这一创新成果推动了国内相关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
“与洋设备相比,国产化尾气焚烧炉余热锅炉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节能降耗和低碳减排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厂设备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立胜介绍。
“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凸显“水土不服”问题
作为川气东送工程主供气源、国内首个投产运行的超深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为川气东送工程沿线70多个城市、两亿多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清洁能源,推动了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
普光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80%以上的关键设备为国外进口,具有科技含量高、自身价值高、复杂程度高的特点。
在日处理能力位居亚洲第一的普光天然气净化厂,12列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处理装置的末端,都安装有一台大型的尾气焚烧炉余热锅炉,主要用于对天然气净化后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进行终极分解、净化,实现节能和达标排放。
自2009年10月普光气田投产以来,这种专用锅炉一直使用意大利设备,且没有可替代产品。
然而,在“洋设备”运行中,“水土不服”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几年,已经先后有4台这种“洋玩意儿”发生过泄漏故障。
“由于该设备是整个装置的最后一道关卡,它一旦泄漏将导致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对环保影响非常大。每当发生泄漏故障,整列净化装置就得停工,对‘川气东送’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天然气净化厂设备管理办公室技术主管术阿杰说。
一道道难题摆在张立胜、术阿杰与同事的面前。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国产尾气焚烧炉余热锅炉,助推“制造强国”目标实现,确保天然气大动脉平稳安全运行。
产学研联合攻关,剑指瓶颈
制造满足特大型高含硫天然气处理装置需要的尾气焚烧炉余热锅炉,在国内尚无经验可借鉴。
为了彻底摆脱被外商“掐脖子”的境况,2013年集团公司将天然气净化装置尾气焚烧炉余热锅炉确定为重点装备国产化项目,邀请和组织多家知名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制造厂家进行联合攻关。
|
友情链接 |
申请友情链接:service#cpeee.com |
|
| | | | | |
QQ在线:51311961 |
 |
|
|